子文说:“齐国是全华夏的旗帜,对抗齐国就是对抗整个华夏。以楚国的现状,三年都不能使郑国屈服,何况面对十数倍于郑国的华夏势力?根据管夷吾说的出师事由,臣认为齐国并不愿意与楚全面开展;而且渡过一条浅浅的清发水,联军数天前就可以渡河进攻了,哪还需要制造出那么大的动静?
“齐侯已经高居霸主地位,已经不再需要建立什么战功来增加自己的威名了。臣认为不如派使者与齐人和谈,如果齐人不肯,敌人理屈我方理直,国人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必将战胜来犯之敌!”
楚成王权衡利弊,最终采纳了前辈的意见,决定与联军和谈;他这次派出的使者是地位仅次于令尹子文的莫敖屈完。
屈完的到来使得齐桓公松了一口气,因为他已经快要控制不住局面了;一旦准备工作完成,他就没有办法继续装下去,而是必须要对敌人开战了。
双方心照不宣,因此谈判进行得十分顺利。齐人要求楚人敬奉王职,并且不得再次出师中原,然后签订盟约。楚人面上表示同意,但是要求联军后撤百里之地(因为楚国绝不接受兵威之盟),并且准许蔡穆公复国。齐桓公马上借坡下驴,将联军撤到召陵。
双方举行完歃血仪式后屈完回国复命,不久他再次来到诸侯军中。齐桓公为他举行了一次场面浩大的阅兵式。为了展示自己不计前嫌的胸怀及亲和力,齐桓公特别邀请屈完与自己肩并着肩同乘一辆战车。两人的战车行进在最前,后面跟着诸侯们的战车。诸侯把最精壮威武的士卒陈列开来,军士们士气高昂地接受各国君主的检阅。
齐桓公脸上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他说道:“诸侯兴师岂是为了满足不谷的私欲吗?当然不是,他们是为了延续列国先君的旧好才到这里来的呀!既然如此,楚君为什么不与不谷同好呢?”
屈完答道:“您降福敝邑之社稷,屈尊收纳寡君,这也是寡君的愿望。”
齐桓公心里十分舒服,他指点着威武雄壮的军阵,继续说道:“以这样的军队作战,谁能够抵御?以这样的军队攻城,什么样的城池不能攻克?”
屈完感到对方已经把话题扯远了,回答道:“您如果以美德安抚诸侯,谁敢不服?如果以武力相威胁,楚国以方城山为城,以汉水为池,敌人数量再多又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