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空前而又别开生面的欢迎仪式终于告一段落,不列颠访清使团一行八百多人被安排在理藩院专门为其准备好的地方,午宴由和珅主持,理藩院尚书于敏中,两广总督李世尧,两江总督高晋,直隶总督方承观,理藩院侍郎高杞,以及和硕琳达公主陪同.到了晚间,傅恒代表乾隆亲自过来赐宴,满汉全席流水介上起,那些吃惯了面包牛奶的洋鬼子看的目瞪口呆,纷纷为华夏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挑大拇指。 .COM席间朝廷陪同人员除中午原班人马加傅恒以外,尚有礼部尚书裘日修作陪,准备晚餐过后向不列颠使团交代一下第二天朝见乾隆的礼仪问题。</p>
裘日修是乾隆四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吏部侍郎等职,其妻子更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虽是农村闺秀出身,但在裘日修获罪系狱刑部之时,竟千里赴京相探,更敢于直面乾隆陈词,澄辨冤情,让太后老佛爷对其深表喜爱,认其为义女,成了名符其实的“皇姑”。传她形貌不美,麻脸大脚,但喜抱不平,灭暴除贪,救助贫弱,被百姓誉为“名门内助,千古一人”。因为她的原因,加之裘日修“品学端醇,才献练达,”所以深受乾隆的信任。</p>
晚宴其间,气氛热烈而又隆重。相比较在广州时的遭遇,如此高规格的接待,让每个与会者都有从地狱蓦然进入天堂的感慨。尤其是旁边悠扬的乐曲中翩翩起舞的富有东方美感的少女,更是让这些人们如临仙境。</p>
不过,这样祥和的气氛很快就在晚宴结束以后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充满着火药味的争执,而争执的关键,就是关于见到乾隆之后的礼节问题——究竟是三跪九叩的大礼参拜,还是按照西方人的礼节觐见,这可是个原则性的问题。</p>
对此,和珅早有所料,冷冷旁观,并不参与意见。</p>
“让我们学你们那样跪拜你们的皇帝吗?这是对我们大不列颠使者的侮辱,做为副使,我坚决反对这样的礼节!”琳达下午的时候回了王府,晚宴并未参加。没了她,艾伦特感觉浑身轻松,话的嗓门都比平时大了许多。</p>
“外使稍安勿躁!”裘日修不慌不忙的道:“我大清乃天朝上国也,朝廷曾经遣使册封朝鲜,琉球,等国多矣,耳不列颠虽未受册封,然天下之大,率土皆臣,自当以藩属之礼觐见我朝皇帝,此乃底线,无须争执!”</p>
明清之际,中外争论交涉的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便是这外国使臣是否需要觐见,如何觐见,以及是否必须以三跪九叩之礼节觐见华夏皇帝的问题。毋庸讳言,明清之际的中国封建统治者和士大夫,甚至包括平民百姓,普遍存在着唯我独尊的高傲心理,天朝上国,天朝中心论的思想十分严重,绝无国家平等的外交理念,在与其他国家交往时,更不可能采用平等的外交礼仪。这一切或许是错误的,不过,所有这些都是国家发展过程中诸多因素的凝结,不能不加分析的全面否定。</p>
和珅很理解这种做法,比如,在现在的朝廷看来,不列颠使臣能够以三跪九叩之礼觐见乾隆,则表示其承认,至少是在理论或者形式上承认乾隆为天下共主的地位,这是乾隆最关注的问题,所以当初俄使被和珅揍了一顿,正儿八经下跪之后,他才会那么高兴。</p>
而在不列颠方面看来,若是真的向乾隆施以三跪九叩之礼,则是将本国降为大清国附属的地位,有损于本国及本国君主的尊严,这在方今不列颠如日中天的势头下,是绝对不能接受的问题。因此,这个问题是个死结,如果没有和珅出现,这个死结将会一直持续下去,一直持续到清朝被英国用战舰火炮打开大门,才会彻底终止。</p>
“若我方不同意贵方的要求呢?”在这样的问题上,即使迫切希望与大清建立外交关系,立不世之功的威廉·皮特也破例的强硬了起来。</p>
“那么对不起,请贵使带领所属成员尽快离开京城,限期出境!”这次不是裘日修回答,而是于敏中傲然道,着话,轻轻瞥了不远处坐着的和珅一眼,意味深长。</p>
“就没有商量的余地了吗?”威廉问道。</p>
“这是朝廷底线,绝无商量!”高杞望于敏中一眼,冷然道。他们巴不得阻止这次访问,假如这些人一怒而去,那才符合他们的利益。</p>
“走就走!”艾伦特面色铁青,拂袖而去。</p>
威廉却不像他那样冲动,学着华夏理解,冲裘日修抱了抱拳,恳切道:“副使年轻气盛,还望几位大人不要见怪,此事太过重大,可否容我方商议一下,给我们一段考虑的时间?”</p>
“贵使请便!”裘日修虽是礼部尚书,不过外交事宜由于敏中掌总,向他望一眼,见他头,这才道,接着又道:“不过,贵使注意,不要拖的时间太久,万岁爷那边,不好交代!”</p>
“谢大人!”威廉弯腰鞠躬,领着罗斯等人退了出去。他们一走,众人再待着也无意义,纷纷抱拳而去,只有和珅跟傅恒留了下来。</p>
门外于敏中的大轿上,高杞与裘日修都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