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三国之四世三公> 第四二一章 战事起(十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二一章 战事起(十四)(1 / 2)

三国之四世三公 120笑话 更新时间 2022-02-14

 “第六队准备,进攻!”</p>

通县城头上发生的事情,跟渤海郡一方的士兵没有丝毫的关系。因此,在第五队士兵退回来之后,赵云继续有条不紊的下达着命令。</p>

有了前车之鉴,幽州的士兵们也不敢再松懈,都提高警惕的注视着渤海郡的举动。不过,这一次第六队的进攻还是佯攻。</p>

“啊,可恨!袁常小儿,本将定要取你首级,以泄心头只恨!”</p>

公孙续在精神如此紧绷之下,也是异常的难受。时刻都在注意对方的攻势,却是被对方忽上忽下的吊着打,任谁的心情都不会好。公孙续还能保持常态,没有疯狂,都已经算是不错的心理素质了。</p>

“第七队准备,进攻!”</p>

渤海郡第七队五千士兵又冲了上来,同样是一轮箭雨射出,然后强行攻城。这一次,幽州的士兵并没有松懈,但是,在经过三、四个时辰的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幽州士兵都已经出现疲惫之色,相对而言,渤海郡的士兵状态就更好了。因此,虽然攻守的情形还是一样,这一次,幽州士兵和渤海郡士兵的伤亡竟然达到了一比一的状态。不得不说,郭嘉提出来的这一个虚实结合的攻城方法,还真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p>

第八队佯攻,第九队强攻,第十队强攻。当渤海郡十队五万士兵都攻城结束之后,天色也差不多暗了下来。持续了整整一日的攻城,双方都有近二万的伤亡。在刚开始的时候,渤海郡一方的伤亡明显比幽州一方高,不过,在使用了郭嘉的主意之后,局势就峰回路转,伤亡竟然开始持平。经过一天的战斗,袁常五万士兵战死了五千有余,轻伤、重伤一万有余,而经过今天这一战,活下来的士兵都得到战火的锤炼,朝着精锐士兵的方向趋近。只要再有机会锤炼,并且活下来,他们成为精锐士兵,都是早晚的事情。战斗是锤炼士兵最佳的场所,这一点没有一个将领会否定。</p>

“呜、呜、呜!”</p>

绵长而沉重的号角声响起,这一次,是大军撤退的信号。在这个号角声响起之后,双方的士兵俱是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然后,渤海郡的后勤部队跑到通县城墙之下,将己方士兵的尸体都抬走,战场上的潜规则,谁也不会在一方处理尸体的时候动手。虽然没有明文规定,潜规则的约束力有时候比正式的规则还更有作用。</p>

当渤海郡的士兵离开之后,公孙续也让幽州士兵出城将己方士兵的尸体抬回来处理。任何一名战死士兵的骨灰,都应当带回他们的家乡埋葬,若是战死了都不能回去,怕是谁都死不瞑目。</p>

通县十里外,袁常大军便驻扎在此处,此刻在袁常的大营之内,袁常一方自然在开会讨论今日的战况。</p>

“子龙,无须有太大的压力。任何一名合格的统帅,都是经历过无数次战斗才成长起来,不是一蹴而就,你不用给自己太大的负担。”</p>

袁常拍了拍赵云的肩膀,轻声安慰到。</p>

赵云是怎样的一个人,袁常是很清楚的。因此,在战场上的时候,袁常就一直在注意着赵云的神情,虽然让赵云接受这些有些太过残忍,但是,袁常也是不得不为之。赵云是他寄予厚望的大将,是手下,更是如朋友。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让璀璨的汉族文明能够脱离历史上的轨迹,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当初在冀州之时,突然出现的冒牌吕布,更是给袁常一种极大的危机,似乎局势已经脱离了袁常知晓的范围。因此,袁常必须加快自己发展的进程,幽州是他崛起的起点,也是实现他理想的根基,袁常必须更加努力。</p>

“主公放心,云定不会让主公失望的!”</p>

赵云正色的向袁常承诺到,虽然袁常从来没有表现出任何的神情。但是,赵云、郭嘉、典韦、韩恂和于禁等袁常的心腹麾下也时常聚在一起,他们也讨论过、商议过,知道袁常心中的念头。因此,不仅袁常一个人在努力,大家也都在努力,为了实现他们共同的理想,谁都不想落后。所以,赵云强迫着让自己去接受这一切。</p>

“嗯,子龙办事,我是放心的!”</p>

袁常欣慰的点了点头,而后看向郭嘉,询问到:“奉孝,若是按照今日的攻势,怕是我们还未与公孙瓒接触,大军就所剩无几,你可有何良策?”</p>

郭嘉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属下心中有上、中、下三策,至于选择哪个,便由主公决定。”</p>

“不愧是奉孝,如此短的时间内便想到三策,且说来听听。”</p>

“上策,主公可放弃通县。据属下所知,通县西面有一山,名为落霞山。从落霞山攀过,可绕过通县,抵达故安城,主公可与袁绍合并,两面夹击公孙瓒,从而一举拿下故安城,再与袁绍同时进军涿县。”</p>

“嗯,此计不错。中下策如何,奉孝可莫要再卖关子了,直接说出便是。”</p>

“主公有令,属下自当遵从。”郭嘉佯装出一副顺从的姿态,在袁常的瞪视下,这才接着说道:“中策,主公可分兵奇袭通县东面五十里处的方城,待拿下方城之后,可从方城出兵直达通县后方,我军两面夹击通县,使得通县首尾难顾。不过,此计耗时较多;下策,便是将计就计!”</p>

郭嘉虽然说是上、中、下三策,但是,出自鬼才郭嘉之口,俱是良策,在很多人听来,没有哪一个计策差了。不过,让赵云、典韦他们有些纳闷的是,郭嘉的下策将计就计,又是从何而来?</p>

“军师,俺就不明白了,公孙续未曾用计,我等何来将计就计?”典韦挠着脑袋,有些不解的看向袁常和郭嘉。</p>

“哈哈!”</p>

袁常和郭嘉相视一笑,显然,袁常也明白郭嘉口中的将计就计是何意。不过,怕是也只有他们两个人明白,其他人都不明白。</p>

“此计是奉孝提出的,还是让奉孝给你们解释吧!”</p>

听袁常这话好像袁常是在谦让,但是,再看袁常此刻一副惬意的表情坐在一边,品茗着茶水。显然,并非袁常表现出来的那样谦让,而是这厮在犯懒了。</p>

郭嘉无语的翻了翻白眼,还是向赵云、典韦等人解释到:“诸位,你们白日之时是否看到通县城头上发生的事?”</p>

典韦脑门上冒出了一堆的问号,不解的说道:“城头上发生了什么事?今日都在战斗,哪有什么事发生?”</p>

郭嘉脑门都是黑线,果然跟典韦说话,还是很吃力的。</p>

不过,幸好赵云还是挺给力,在听了郭嘉的话之后,思索了片刻,恍然大悟道:“军师,莫非你说的是公孙续斩首麾下士兵的事?”</p>

作为主帅,赵云自然时刻都在注意城头上的情况。因此,公孙续当时下令执法队将烧火的士兵给拖到城下斩首的事,赵云虽然没听到公孙续说什么,但是,看那架势,只要动下脑筋,也知道发生了什么事。</p>

“子龙如今已有一名大将的敏锐意识,能够时刻注意到战场上的事情,想来不用多久,便能够成为主公所期望的标准了。”</p>

郭嘉一脸笑意的称赞了一句,随后接着说道:“今日公孙续在城头之上便执行军法,看似很正常,其实却是有些不正常。两军交战之时,处罚己方士兵这种事情是很忌讳的,一旦处理不慎,便会引起士兵喧哗。而公孙续却还是做了,除了要破解我军的疲兵之策外,同时,也是为了施行他的计策而做出准备。”</p>

“计策?公孙续那小儿能有什么计策?任他们来多少人,俺都统统干掉!”典韦咧着嘴,露出大板牙,很是嚣张的说道。不过,转头一看袁常那副要发飙的模样,典韦立即就蔫了,安静的蹲到一边去了。</p>

“军师,莫非公孙续是要诈降?”</p>

“没错,正是如此!公孙续若是要处罚士卒,在战后再处罚也可,可是他却是非要在战场上处罚,除了做给麾下士兵看之外,也是要让我们看到。若是今夜有通县士兵前来我军营中投降,借口不满公孙续的行为,难道不是很合理?”</p>

“听军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云又受教了!”</p>

郭嘉谦虚的跟赵云拱了拱手,随后看向一旁的袁常,笑问道:“主公,属下上、中、下三策,主公当选何策?”</p>

“哈哈,奉孝莫不是在考验于我!”</p>

袁常大笑一声,看向郭嘉带着深意的笑容,缓缓说道:“上策虽好,能够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而且我军与袁绍军合兵一处,实力自是更加强大。然而,幽州是我们日后的根基,每一个城池都要用心去打理。如今绕过通县,放弃公孙续,即便击败公孙瓒,对我们日后也是一个隐患。故此,上策虽上,却非最佳之策。下策用计虽亦有可取之处,然而,前番我军拿下容城之时曾经用过此计,想来公孙续也知晓,必定还会再有防备。虽说我军不惧公孙续,然而在此凭空消耗兵力,也不是什么好事。故此,中策才是真正的上策,分兵奇袭方城,只要拿下方城,公孙续必定会因此失了方寸,反而为我军提供可趁之机。故此,我认为应当选择中策!”</p>

“主公想法与属下不谋而合,当浮一大白!”</p>

看着袁常和郭嘉如此“暗藏杀机”的交锋,赵云几人都深感无力,看来他们还是动手的好,这种动脑子的事情,还是让袁常和郭嘉去做吧!</p>

“既然如此,便分兵奇袭方城,奉孝,你以为当以何人领军?”</p>

袁常奸险的看向郭嘉,又把一个难题扔给郭嘉。在场的赵云、典韦、韩恂和于禁四人,除了典韦之外,赵云、韩恂和于禁三人都有领军的能力。而赵云是此次大军的主帅,若是没有在场,必定会引起公孙续的注意,一旦公孙续明白袁常的意图,便会派兵追击。到时候,奇袭的这支士兵反而会落入敌方两面夹击的下场。因此,能够领军的便是在韩恂和于禁中选一人。</p>

不过选谁也不好做决定,韩恂和于禁二人能力差不多,各有优势。奇袭方城成功,便是大功一件,作为一名将领,谁不想建功?即便不是为了功劳,他们也想在袁常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因此,选谁都是一个难题。所以,袁常把这个难题扔给郭嘉,就是让郭嘉去烦恼。韩恂和于禁自然不会因此记恨郭嘉,不过,埋怨总是会的。到时候,郭嘉说不得要拿些东西补偿其中一人。</p>

郭嘉自然明白袁常的意图,对于袁常的“小心眼”大家都知道,郭嘉也没想到报复来的是如此之快。不过,这种难题要难倒郭嘉,也是不可能的。</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