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四十六(1 / 2)

 上回说到杨朱被送至家中昏迷了三天,醒来之后可就不再是杨朱了,而是高文化了。但高文化的思维却是杨朱的思维。高文化看到爱妻为自己提心吊胆,宁死都不愿意离开,一门心思要和自己在一起,思前想后,考虑自己的追求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哪里出了问题呢?自己一心宣传的学术思想,却把自己弄得不快乐、不高兴,爱妻也跟着提心吊胆。这次更糟,险些把命丢在魏王府,这是自己愿意看到的吗?自己真心想成为这样的吗?自己不想这样,自己想让人们都坦诚地承认私,不仅人人得以私,而且不侵犯别人的私,咋就这么难呢?再说自己的学术思想和自己所处的境遇,自己的学术思想是让人人过上安心的生活,可是现在自己安心吗?自己都安心不了,还指望想让人人都安心?这怎么可能呢?高文化像是走进了一个怪圈。自己追求的让人人都能得到的,自己都得不到,这就很难有说服力。那到底问题出在哪儿呢?如果自己要去悍卫的真理,自己却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甚至生命,这还有意义吗?如果有意义,那应该是墨翟的腔调;如果没意义,自己为什么还要去追求?高文化真的有点糊涂了。这一次大吐血,看来没白吐,吐出了一个自己要不要为之继续坚持、为之拚命的问题。过去是一腔热情,反正自己年青。现在险些为此丧命,有些得不偿失。爱妻过去对自己的支持与追随,从来没有深想,现在想想还真是自己连累了爱妻。可是爱妻也是一片真心地在支持呀!自己更是一片真心在拚了命地要捍卫呀!那倒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这是个严肃的问题,关系到高文化要不要坚持自己学说的问题,要不要继续为之奋斗的问题。

其实想想,杨朱理论得不到推广的原因不是老百姓不愿接受,也不是理论家们认为他不好,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来自于统治者的阻力。老百姓都一毛不拔了,统治者肯定不乐意;你还要让每个人的利益不被损害,那统治者还怎么剥削老百姓、去哄骗老百姓?杨朱的思想说白了就是独立自主的思想,我的地盘我作主,我的利益我作主,我的私心我作主,谁也不能说三道四。而以公的名义来召告天下,既振振有词,又便于暗箱操作,统治者何乐而不为呢?那这样说来墨翟不是要大受抬举了吗?非也?墨翟理论故然“公”字当头,对统治者是有利的,但他绝对的公,反而同样会损害统治者的利益。要知道统治者内心是要私的,只想自己可以随便私,老百姓都不能私,方便自己剥削呀!但是老百姓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哄一次可以,哄两次也可以,天天哄,年年哄,这一代哄,下一代还哄,谁受得了?所以就需要有能让人忍受哄的理论来束缚老百姓,正好,儒家思想有这种功能,比如“三纲五常”之类的。两者一拍即合,所以后来也就没墨家什么事了。墨家不甘心,以天下为公,豪气冲天,牛逼的很呢!后来竟然发展到置国家法律于不顾,私设公堂,任意裁断人的生死,这还了得?这就犯了统治者的大忌了。董仲舒再打打小报告,墨家被清理门户就成了必然。这些当然都是后话了。但是眼前,高文化思来想去,矛盾重重。他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他的理论不能被接受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他的思想太理想化。他没有设身处地替统治者想想,自己的贵族身份都不愿意放下来,统治者怎么可能心甘情愿放弃自己的利益?用脚后跟想想就知道让统治者接受自己的主张、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会有多大的可能。这不是与虎谋皮吗?可是高文化混然不觉。说到这里我们还真的应该为周公叫好。武王伐纣胜利后,是周公经过深刻反思,毅然决然地把奴隶解放了出来,周公把奴隶解放出来那是需要有“断臂取义”的精神的,是要放弃奴隶主的需多既得利益的,如果一直都抱着自己的小集团利益不放,周公也就成不了周公了。周公真的是不简单!

我们暂且不管高文化在此怎样矛盾,让他暂且去思考一段时间也好。再说周公和孔子。自从和高文化一起从咖啡馆里出来欲准备回家时,高文化一出门,一个趔趄摔倒在地,当时就不醒人事。小服务员吓得赶紧打120,周公慌忙阻止道,不需要,不需要,他喝多了,我们扶他回去好了,不麻烦你了。周公和孔子俩老头架起高文化,一脚高一脚低地向前走去。孔子不甚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儿,走出去一段路了问周公,老祖宗,这小高什么情况?

周公笑笑说,没事,小高穿越走了。然后又嗔怪道,这小高,走就走吧,也不打个招呼,多亏是半夜,白天还不把人吓死?再把救护车招来,你小高可就回不来了。

孔子好像明白点什么了,问道,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周公笑笑说,好办,先把他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给家里送个信就说小高跟朋友喝酒晚上不回来了,不要让家里人替他担心就行。家里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咱们就还回到云台山来时的那一站吧,把小高安置好,得赶紧去追这小子,别让他跑没影儿了。

孔子连连点头,说道,还是老祖宗办法多,如果没有你,我可要抓瞎了。

周公说道,没有我,你能来这里?恐怕你还在哪个地方读圣贤书的吧?以后书要看,也要出去走动走动看看,与时俱进,是《易经》的精髓,不能光看书不用书,看书不用书才是最大的浪费。孔子更是连声说是。

两个人趁着夜色,和高文化一起回到云台山,把高文化安置好,两个人就也穿走了。具体是怎么到的云台山,怎么安置高文化的,又是怎么跟高文化家送去信的,小可我就不知道了。反正不是坐车,不是打的,更不是步行。留给各位看官当做作业思考吧。其中有一点还是需要说明一下的,当然也是孔子搞不清的,所以孔子就问周公,老祖宗,这小高看电影、喝咖啡都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就这样了呢?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周公说道,这不难,我们来是干什么来了?是找人来了,找什么人呢?找代言人,能代表我们去修订《易经》的人。能修订《易经》的人是什么样儿呢?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说起来还得谢谢你呀小丘。

孔子不好意思地说,谢我什么呢?我只是跟着你来,一刻也没离开你,我怎么没觉得我立了什么功呢?

周公说道,你不记得来时我跟你打电话问你去哪儿会合吗?

孔子点点头,记得呀,那又怎么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