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第五十五节 除旧迎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五节 除旧迎新(1 / 2)

 士可杀而不可辱,史可法气得浑身发抖,哆嗦着手到处摸索着什么。我知道,他是个极要面子的人,被我毫不留情地揭了这么多他以前没有意识到,或者无可奈何的短处,所以被强烈的悲愤和悔恨冲昏了头脑,准备找一件合适的器物来寻死。</p>

我并不着急,而是直接从腰间拔出一把刀来,递给了史可法,"先生要找的是这个吗?我早料到先生会如此,所以一早就准备好了。"</p>

他接过刀来,立即将刀锋横在脖颈间,然而不知道是不是气过头了以至于手脚不利索,他颤颤巍巍地试了几次,也没找准位置。</p>

"这次可一定不要失手啊,堂堂大明兵部尚书不但手无缚鸡之力,连自己都杀不死,若是传将出去,岂不是贻笑大方?"我笑眯眯地瞧着史可法,似乎等着看他的笑话。</p>

史可法定定地看了我一阵,忽而冷静下来,他颇为警惕地问道:"你今天过来这里,说了这么多话,目的就是为了逼我自尽吗?是不是你们豫亲王生怕自己担上残暴之名,所以才用这种手段来让我自己了断,免得他名声受累?"</p>

"哈哈哈..."我忍不住失笑,"先生以为满人会像汉人那般重视名声吗?只不过,我今日前来,倒是有糟践先生名声的意思&mdash;&mdash;先生试想一下,倘若此间事情传扬出去,说史阁部并没有在清军刀下壮烈殉国,而是忍受不了一时之小辱,被一个妇人三言两语就给逼得寻死了,试问,先生还如何流芳千古?"</p>

史可法气得嘴唇发青,颤抖着手指指着我:"你,你是不是满虏派来的奸细,不但要杀了我的人,还要毁了我的名节?"</p>

我点点头,用十分诚实的态度回答道:"没错,难得先生明智一次,算是猜对了,如果我不是'鞑子奸细';,又怎么能在这里进出自由呢?给先生交个底吧,豫亲王已经打消了当众处死先生的念头,不但现在不会,以后也不会。当然,如果先生执意寻死的话,他也不会阻拦。只不过日后大清国史院修纂明史之时,关于先生的名节问题,他可做不了主。"</p>

"卑鄙!我以前只知道满人贪婪残暴,现在才知道满人竟然如此卑鄙无耻,让我投降,休想!"</p>

史可法现在很像被侮辱和被伤害的主角,情绪非常激动,然而饶是如此,我却能看出他强硬态度的表面下,其实已经产生了动摇。尽管刀仍然横在脖子上,然而他却似乎并没有下手的意思。我知道,要说他怕死有点牵强,他现在最为担心的就是,身败名裂。他寻死的目的就是为了守全名节,为了万古流芳,如果连这个希望都不给他留了,他执意寻死还有什么意义?</p>

读书人的本质啊,可怜而可悲。说到底,还不是为朱程之流所宣扬的封建遗毒所戕害的?历史就是满纸的"吃人",死在封建腐朽思想下的中国人还多得很呢,史可法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代表罢了。</p>

我暗暗地喟叹一声,然后拍了拍手,立即,窗子从外面打开了。只见在窗下摆放了一张有着文房四宝的小方桌,一个笔帖式正坐在桌前,一行一行地快速书写着什么。面对着史可法诧异的目光,我回答道:"瞧见了没有,从我进来到现在,你我之间的每一句对话都被这个早已安排好的人如实记录下来,没有任何虚构杜撰之处。先生不妨想想,这份对话记录被传扬出去,对于先生的名声究竟有何影响。"</p>

史可法方才冲动的怒气终于收敛下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黯然。"咣啷"一声,刀脱了手,掉落在地。他垂头丧气地瘫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p>

我俯身捡起腰刀,重新插回鞘中,一反刚才冷嘲热讽的态度,心平气和地说道:"先生现在明白了吧,其实历史本来就是一块白板,向来都由胜利者来任意涂抹的,成王败寇,天理使然。史官的笔可以主宰千秋,既能把你写成英雄,也能把你贬成贼寇。与其身背污名而死,不如努力自求而生。倘若因先生一死,而殃及八十万百姓,那么先生到了地下,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你的崇祯先帝呢?诸多利弊,如何取舍,还望先生深思。"</p>

他的脸色一阵阴一阵晴,许久才怆然叹息道:"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只不过不能死得其所,不能保忠烈之名,的确没什么意思。只不过,只不过令我归降,实在是万分为难之事。"</p>

"不管先生想要做亡楚归汉的韩信,还是想做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都不是最重要之事。我来之前,豫亲王已经说了,只要先生不再寻死,就停止屠城,至于以后如何,还看先生自己如何决定。救得八十万百姓性命,可是莫大的功德呢。用不了多久,南京一下,先生就可以和妻儿家小团聚了。"</p>

说罢,我转身出门了,只留下史可法一人在屋内默默地沉思着。</p>

多铎言而有信,果然没有滥杀无辜,屠戮百姓,并且严令禁止部下抢掠。这样一来,在城中流传的关于清军要大肆屠城,夷平扬州的谣言顿时不攻自破。惊魂稍定的百姓们战战兢兢地等了一整日也没有遭遇破门入户的杀戮和抢掠,于是大大安心。到了第三日早晨,各个城门口出现了一张张公告,说是清军主帅豫亲王有令,凡是诚心归顺大清者,不论官民,一概可以保全家产性命;顽固不化继续妄图抵抗者,杀无赦。</p>

这告示果然管用,大家琢磨着,他们每年缴纳名目繁多的税赋给朝廷,却白白养活了那一大帮花天酒地、庸碌误国的蛀虫们。朝廷也没有对他们好过,自己经常是吃不饱穿不暖,那些大明的士兵,烧杀劫掠,和强盗没什么分别,自己和家人的性命算是早不保夕。而大清呢,刚一入关就废除了明朝"三饷",赋税很轻,况且也没有强逼大家剃发从胡俗,只要归顺了大清,不但能平平安安地活下来,还可以保全家业和祖宗坟墓,有什么理由不降呢?不过十改朝换代,不论哪个做了皇帝,只要自己还有口饭吃,何必冒着杀头的风险去抵抗呢?</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