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第七十二节 中秋之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二节 中秋之宴(1 / 2)

 盛京,摄政王府,八月十五。天色渐暗,明月初上,清辉漫撒在大地,千里共婵娟,可否寄相思?</p>

在我的坚持下,一场中秋夜宴正在进行着。大厅中,所有多尔衮在盛京的亲信们都来了, 不论是王公贝勒,还是文武大臣,济济一堂,一个不缺。然而,与节日喜庆相比,此时的气氛未免怪异了许多,每个人都心思重重,寡言少语,根本没有胜利到手的喜悦。</p>

我坐在主位上,微笑着端起酒杯,对众人说道:"来来来,今日难得聚得这么齐全,大家还不高兴高兴,莫要辜负了这皓月当空的良辰美景,干了这一杯吧!"</p>

众人神色犹豫,他们都盯着我手中的酒杯看,却迟疑着没敢先饮。我正举杯欲饮时,旁边的多铎伸手拦住了。他的眼睛里,已经砌满了萧瑟的忧愁,"嫂子,你的身子不行,还是以茶代酒吧,别再继续这么折腾了,你会撑不住的。"</p>

这一两日来,原先经常发作的胸口疼痛、气喘、呕血也不怎么犯了,却经常毫无征兆地晕倒,次数越来越多,相隔越来越近,而晕迷的时间越来越长。</p>

陈医士走后,不但府内的大夫,还有御医们也被多铎病急乱投医似地匆忙召来会诊,但会诊后一个个支支唔唔,说我只是体虚,多多将养就会好的。这种套话我早就听得多了,其中的不祥我根本无须品味就感觉出来。但多铎仍然不肯死心,仍然要他们开方抓药,煎了端给我喝。我曾经拒绝了一次,说没用的。但也许那一刻多铎的神情太过绝望,深深的哀痛,让我想起了悲剧结局中即将失去一切的主角,希望破碎了一地,凄凉而冰冷。为了安慰他,于是我再没有坚持,来者不拒,都喝下去。然而我的身体丝毫没有好转的迹象,大量苦涩的汤药反而严重损伤了胃口。</p>

我的食量越来越差,到这个时候,几乎根本已食不下咽。每一顿饭菜端上来,又原封不动地端下去,直到阿娣几乎用哀求的口吻,求我多少吃一些,架不住她的劝说,我有时也勉力吃一些,但经常刚吃下去又全呕出来,直到看见暗绿色的胆汁或者黑红的淤血。潜意识在告诉我,连进食都成为一种折磨时,就是离大限不远了。</p>

我浅浅一笑,望着杯中清冽的美酒,那种浓郁的酒香向四周淡淡地漫延开来,沁人心脾。"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我现在也只有喝几杯酒的兴趣了,你难道连这个还要阻止我吗?"</p>

我记得小时候,凡是遇到生了绝症,或者到了晚期,无药可救的病人,医生往往会面无表情地对病人家属说:"不用治了,回家去休养着,想吃点什么就让他吃点什么好了,反正日子也不多了。"</p>

想到这里,我自嘲般地一弯嘴角,然后举杯一饮而尽。高度的烈酒入喉,一直燃烧到胃里,火辣辣的,非常难受,然而我却没有皱一下眉头。也许,在昏昏沉沉的醉酒中永远地沉睡过去,要比躺在病榻上看着一大堆亲人们抹着眼泪,在凄凄哀哀中合眼要好吧?</p>

看着我放下酒杯,多铎叹息一声,然后转过脸去,同样端起自己的酒杯,悉数喝了个干净,接着就是一阵沉默。</p>

席间的众人看到我们先后饮酒,于是也跟着举杯共饮,等到酒杯放下后,仍然是沉默。不论是真情假意,在知道我的实际状况后,没有一个人打算在宴席上向以往一样推筹换盏,不亦乐乎,表现出冷漠或者没有良心的模样来。这种尴尬的气氛,倒是令我起了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的最后晚餐来。虽然没有背叛与出卖,我也绝对不是耶稣或圣人,然而却面临着同样的结局。</p>

"这一仗,咱们算是大获全胜了,此宴一来为了过渡中秋,二来为了庆贺胜利,算是一场庆功宴,相信过不了多久,诸位都会加官进爵,或是得到更大的重用机会,如何个个一脸愁容呢?"我和颜悦色地问道。</p>

先是没有人答话,个个低着头,过了一阵,总算有了反应,大家讪讪地说着:"是啊,奴才等是该高兴才对..."</p>

"就是啊,大家应该高兴才是,完全不必把这场面搞得冷冷清清,悲悲戚戚的,再说了,不必如此拘谨,我也不在乎那许多。看着你们个个言不由衷的模样,我还是罚你们再喝三杯好了&mdash;&mdash;这是庆功酒,谁若是喝少了,就是不给我这个主人的面子。"接着,自己又喝下一杯,然后举起来亮了亮杯底。</p>

前后四杯烈酒下肚,众人总算没有先前那样拘谨了,渐渐放松了许多。酒这个东西果然是柄双刃剑,快乐的人喝过之后会更快乐,而伤心的人喝过之后会更伤心。而我,则把它当成了减轻痛苦的麻醉药,沉湎其中,不愿意,也无力离开。</p>

这几日来,盛京的形势一片大好:由于树倒猢狲散,当我出示了"招安"手谕[当然是以多尔衮的名义伪造的]之后,济尔哈朗等人的手下将士们绝大多数都老老实实地接受了现实,很快就宣誓拥戴摄政王的指令,与以前的主子们划清界限,绝对不与阴谋叛乱者同流合污&mdash;&mdash;大家心里都十分清楚,当年皇太极在清算莽古尔泰兄弟的势力时,上自公主驸马,皇子贝勒,下到普通将士,一共杀了正蓝旗上上下下足足千余人,就更不要说那些倒霉无辜的连坐者了。</p>

那场血雨腥风的清洗给这个国家的人留下了难以消减的恐惧,这种恐惧并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淡却,而当新的一番清洗已经出现前兆时,这种恐惧又再次袭上每一个人的心头。这一次,随着一场鸿门宴,济尔哈朗和索尼鳌拜等人纷纷倒台,成了阶下囚,凡是牵涉进来的人,无不战战兢兢,坐立不安,生怕自己也会被连坐下来追究罪责,然后按照"谋反大逆罪不分首从一律正法"的条例,稀里糊涂地掉了脑袋。这可不光是自己吃饭的家伙,更是一门妻儿老小吃饭的家伙,可万万丢失不得。</p>

于是乎,落井下石,检举揭发,借机立功赎罪的人出现了。一旦有人开了头,那么很快就有后来者跟上,就像破堤的洪水,先是一个小小的蚁穴,然后越来越大,直到成为洪水猛兽。所以说,我根本不用担心治不了他们这些人的罪过,只怕他们的脑袋不够杀的。</p>

至于暂时被我"特别保护"起来的吴克善,我当然另有打算:因为大玉儿和福临暂时还没有到燕京,在多尔衮正式登基之前,他们还是要好好地活着,给天下臣民们看着,多尔衮虽然是个篡位者,却也是个仁慈君主,起码不会像朱棣一样对以前的皇帝赶尽杀绝。所以说,在这段时间里,吴克善当然不能被追究罪名,否则大玉儿万一成了穷途末路的亡命徒,指不定会做出什么疯狂的举动来,到时候兴许搞得多尔衮里外不是人,几乎焦头烂额也说不定。</p>

"诸位,你们都是识时务的俊杰,所以才会有今天的胜利。你们各自的功劳,王上那边自然有数,所以用不了多久,迁都燕京之后,各位都少不了加官进爵,收获丰厚啊!"</p>

众人一起道:"奴才等不敢贪图功劳,只愿王上和福晋福寿绵长!"</p>

我笑了笑,继续说道:"多余的话,我也不多说了,想必大家心里都一万个清楚,一朝天子一朝臣,究竟站在什么位置,可是关系到身家性命的大事。而各位都算是沉浮宦海多年,想必也乐在其中,深谙趋吉避凶的道理吧?不论才能大小,机遇如何,只要你们一门心思的忠于王上,不生二心,自然会福禄永保,仕途坦荡的&mdash;&mdash;如今内患已除,恐怕一时半刻也没有让有些人首鼠两端的机会了,所以还是多用点心思在替王上平定天下,开疆拓土上吧。等到军功卓著之日,必是官场得意之时!"</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